猪肚
猪肚为猪科动物猪的胃,具有治虚劳羸弱,泄泻,下痢,消渴,小便频数,小儿疳积的功效,同时能用猪肚烹调出各种美食。
食用价值
功用主治-猪肚的功效
补虚损,健脾胃。
治虚劳羸弱,泄泻,下痢,消渴,小便频数,小儿疳积。
①《别录》:补中益气,止渴、利。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断暴痢虚弱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虚损,杀劳虫,止痢。
酿黄糯米蒸捣为丸,甚治劳气,并小儿疳蛔黄瘦病。
④《本草图经》:主骨蒸热劳,血脉不行,补羸助气。
⑤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止带、浊、遗精。
制作方法
即猪胃。洗净滑腻污物后用。
味甘,微温。《本草经疏》说:“猪肚,为补脾之要品。脾胃得补,则中气益,利自止矣……补益脾胃,则精血自生,虚劳自愈。”故补中益气的食疗方多用之。用于虚劳消瘦,脾胃虚腹泻,尿频或遗尿,小儿疳积。常配其它的食疗药物,装入猪胃,扎紧,煮熟或蒸熟食。如治小儿消瘦,脾虚少食,便溏腹泻,可配伍党参、白术、薏苡仁、莲子、陈皮煮熟食。
香辣肚丝
口味:鲜香可口,麻辣诱人
主要材料:猪肚500克、红辣椒1个、青辣椒1个、大葱1根、生姜1块、花椒适量、大料适量、干辣椒适量
调味料:香油1小匙、料酒1/2大匙、香醋1小匙、精盐1小匙、味精1/2小匙
1、大葱洗净切段;生姜洗净,部分去皮拍松,部分切末备用;将猪肚反复用清水洗净;青、红辣椒洗净切丝;
2、烧开水,把猪肚氽一下,呈白色时捞出刮洗干净,除去油脂;
3、洗净锅,再加水烧开,放入猪肚、葱段、姜块、辣椒、大料、花椒、料酒,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,改用小火煮;
4、约1小时后取出猪肚晾凉,切成丝装盘,然后放入辣椒丝;
5、将精盐、味精、香醋、香油调匀,淋在肚丝和辣椒丝上,撒上姜末即可。
白胡椒煲猪肚汤
原料:白胡椒,性味辛、温。入胃、大肠经。含胡椒碱、胡椒脂碱和挥发油等。
功能温中散寒,醒脾开胃。《本草纲目》认为它“暖肠胃,除寒湿反胃,虚胀冷积,阴毒”。《唐本草》说它“主下气,温中,去痰,除脏腑中风冷”。《海药本草》指出它可“去胃口气虚冷,宿食不消,霍乱气逆,心腹卒痛,冷气上冲”。 猪肚即猪胃,性味甘、微温,入胃经。功能健脾胃,补虚损,通血脉,利水,除疳。《别录》说它“补中益气,止渴、利”。《本草图经》记载它能治“骨蒸热劳,血脉不行,补羸助气”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还说用猪肚酿黄糯米蒸捣为丸,可治劳气以及小儿疳积黄瘦病。
做法:购买猪肚一只,反复用水冲洗净。把约15克白胡椒打碎,放入猪肚内,并留少许水分。然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,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(至猪肚酥软),加盐调味即可。另外,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,切条装盘,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,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。
功用:可以用于治疗胃寒,心腹冷痛,因受寒而消化不良,吐清口水,虚寒性的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等。其实,这道汤煲成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,不仅浓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,而且还非常美味,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。
菜系:粤菜
特色:肥而不腻。营养丰富
原料:猪肚1个(约500克),蒜子100克,汾酒、姜片各适量
制作:①先用盐刷猪肚,再用生油、生粉混合洗刷,用水冲净,除去秽味。取肚尖部分切成薄片,用汾酒、姜片、生油腌30分钟。蒜子除皮全粒。
②肚尖大火走油,上碟备用。炒好蒜子,另盛小碟。然后将生油置铁锅内,大火把已走油的肚尖炒匀,再加蒜融混炒均匀即可。[1]
腐竹白果猪肚
材料
猪肚一个
枝竹二两
白果仁1/2饭碗
生、熟薏米各1/4饭碗
马蹄六个
做法
先将猪肚内之脂肪除去,翻转用盐、生粉揉捏擦匀,用清水冲洗,然后重复数次,最后用滚水滚片刻,用清水再漂洗乾净,枝竹,用清水洗乾净,折段; 白果去壳、去心,用滚水浸一会去衣; 生、熟薏米用水洗乾净; 马蹄去皮、去蹄,切片;将适量之清水放入瓦煲内,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所有材料,改用中火煲三小时左右,加盐调味,即可饮用。[2]